(图文无关,来源:视觉中国)
66岁的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人。她喜欢锻炼。她很强壮。她经常和姐妹们一起旅行,过着美好的退休生活。
不久前,黄奶奶来到长沙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年度员工体检。
与往年基本正常的检查结果不同,今年黄奶奶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甲胎蛋白(AFP)明显升高。
甲胎蛋白(AFP)它是一种敏感的肿瘤标志物,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和其他生殖细胞肿瘤,如绒毛膜癌。
黄奶奶AFP医学增加引起了医学实验室医生的注意。肿瘤标志物的报告与疾病的辅助诊断直接相关,因此应谨慎。
为了确认结果,检查医生立即找到了其他结果,并咨询了健康管理中心。
结果出乎意料,其他数据没有提示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细胞癌的可能性。
此时,检查医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:妇女在正常妊娠期间,AFP66岁的黄奶奶怀孕了吗?
检查医生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试纸条(俗称验孕棒)再次确认血液。
神奇的一幕发生了:血液HCG显着增高,试纸条上“鲜红的两条杠”提示黄奶奶怀孕了!
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吗?仔细检查医生再次确认子宫B超声:提示黄奶奶为普通老年子宫,无妊娠迹象。
分析再次陷入僵局。这时,医学检验科主任胡方兴它可能是由血液中的某些干扰物质引起的,通常被称为假阳性。但是什么物质会导致它呢?AFP假阳性,又可引起HCG的假阳性?
类风湿因子(RF)这个答案呼之欲出。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中的一种自身抗体。它可以导致许多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检测方法的假阳性,可以说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头号干扰物。
大胆的假设,仔细的验证。检查医生首先检查血液中的类风湿因子,关闭类风湿因子,然后再次检测AFP和HCG。
检测结果最终证实了大家的猜测:黄奶奶体内有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,封闭后检测AFP和HCG都在正常范围内。因此,类风湿因子是假阳性罪魁祸首。
检查医生立即联系健康管理中心,告知黄奶奶患类风湿病的可能性很大,建议黄奶奶完善相关检查。
第二天,接到通知的黄奶奶再次来到医院。她说她最近几个月有点不舒服。当她早上起床时,她总是感到僵硬。她的手腕和手指关节确实有些疼痛。她认为这是由于最近的旅行和过度劳累造成的,所以她没有注意到。
通过系统检查,医生确定黄奶奶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。幸运的是,她及时发现,仍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。只要积极规范治疗,就能迅速缓解疼痛,缓解症状。
胡方兴介绍:医学学实验室医务人员遇到异常实验结果时,首先会考虑生理增加,即当患者处于特定生理状态时,指标暂时增加,解除特定生理状态常;
二是病理上升。当患有某些疾病时,患者的某些指标会上升,这有助于临床医生诊断疾病,监测治疗效果。
但此外,还必须考虑一些与临床症状不一致的检测结果,这可能是由干扰物质引起的假阳性。
医学检验科最需要排除的是假阳性,不同的检验报告和检验方法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假阳性的概率。
胡方兴说:疾病诊断就像警察调查一样。临床医生根据病史、症状和体征找到方向并做出判断;实验室检查应为这些判断寻找证据。
医务人员越是不放过任何线索,就越能在雾中找到真相,越快越准确地抓住疾病的敌人,并绳之以法。
胡方兴提醒:如果患者在体检或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检查结果,不必过于恐慌,应配合医生进行病史调查,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。
潇湘晨报记者梅梅 通讯员李晶
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爆料微信关注:xxcbwx,0731-85线0731-8557188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爱孕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iywan.com/yqbk/1898.html
评论列表(128条)
2023-02-06~暂无数据~